凯时_凯时app

《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

2024-03-31 09:28:27 来源: 作者: 浏览:89

2024329日,由安徽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协办的《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发布会暨“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共计150余人参会。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继辉、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涛、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省社会学会会长金乃俊分别致辞。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社会与政治学院教授、拉美所所长、《安徽社会发展报告》主编范和生主持开幕式。

匡光力校长在致辞中指出,安徽大学省处在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安徽大学作为安徽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始终坚持服务安徽的办学使命,注重发挥人文社会科学传统优势,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入开展政策咨询、政策储备和政策评估研究,扎实服务社会治理创新。为服务安徽高质量发展,安徽大学聚焦于解决区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连续11年发布了《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系列蓝皮书入选“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荣获中国智库优秀成果一等奖 次、中国社科院优秀皮书奖和优秀皮书报告奖各 次,成为安徽省社会科学界的品牌智库产品。系列蓝皮书成就的取得,得益于省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得益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支持和信任,得益于省社科联、省社会学会、省社会心理学会、省政治学会以及省内兄弟院校诸位专家的帮助和关心,得益于校内外专家学者、编辑人员提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匡校长为此表达了衷心的感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蔡继辉指出本次发布的《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3)》系统勾勒出2022-2023年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脉络,给安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并指明了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

安徽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刘涛对《安徽社会发展报告》做出了高度肯定,认为《安徽发展报告》始终基于实证研究,着力呈现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貌深刻揭示不同领域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机制,为促进各领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始终坚持学术担当,充分体现安徽在社会科学领域的持续探索和创新精神。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原副校长、省社会学会会长金乃俊指出《安徽社会发展报告》蓝皮书发展的历程紧随着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伟大变革,见证了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成就,始终围绕着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科学设置年度报告篇目,客观地反映安徽经济发展的实际,为推进安徽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发布会阶段由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院长张军教授主持。《安徽社会发展报告》主编范和生教授对《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23)》蓝皮书的特点进行了逐一阐述,认为和以往的发展报告相比,这本报告不仅具有权威性、前沿性、咨询性、学术性,还具有以下五个特点:更加注重理论研究,突显引领作用;更加注重方法交叉,突显研究厚度;更加注重实证分析,突显学术价值;更加注重创新探索,突显思想活力;更加注重政策分析,突显智库功能。此外,范和生教授指出本蓝皮书的每篇报道都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安徽师范大学李宗楼教授作“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助推安徽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再进阶”主题报告,阐述了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深化基层治理工作,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要从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完善共治共进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格局、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专业化精准化、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法制建设保障以及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队伍建设五个方面着手。

安徽省委党校李本和教授作“发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优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应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支撑,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并且需要以文化与科技融合来推动。

安徽工业大学洪功翔教授作“区域经济发展安徽样本的历史演进与实践特征”主题报告,梳理了区域经济发展安徽样本的历史演进,总结了区域经济发展安徽样本的实践特征,并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习近平总书记为安徽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下好创新先手棋”厚积薄发以及党的二十大对“新征程”进行战略谋划等因素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安徽省委党校陆维玲教授作“安徽文化精神、文化标识的提炼与文化软实力构建”主题报告,分析了安徽文化标识的内涵,阐述了提炼安徽文化标识的重要意义,并指出,提炼安徽文化标识,有以下几条路径:一是增强历史与现代融合度;二是增强地域文化特色、平衡文化与商业价值;最后是增强文化本质的重要性。

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由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院长吴理财教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刘少杰教授、东南大学王宁教授、南京大学成伯清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李迎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向德平教授以及兰州大学陈文江教授等学者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高质量发展”展开研讨。

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刘少杰教授作“积极培育数字乡村建设的新型行动主体”主题发言,分析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发展态势及其存在的乡村“运而不动”、劳动力外流等问题,认为乡村人口流动和老龄化已成为普遍现象,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应该在承认这个普遍变化的基础上,为乡村振兴探寻新的途径与模式。刘教授指出,要正确认识各主体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继续发挥县乡党政干部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作用,激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者和实践者作用,客服数字乡村建设中的难题。

东南大学王宁教授作“创新驱动发展与协同施行性”主题发言,认为当代创新观念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创新观念实施的成功与否深刻影响许多领域的发展。许多领域的停滞,并不是没有创新观念,而是创新观念无法落地。创新观念的扩散和共享过程面临现存的、传统的、主流的观念的障碍以及利益格局和利益考虑等结构因素障碍。而支配性的反施行、抵消式施行、无配合式施行会阻碍创新观念的落地,协同式施行则推动创新观念的落地。因此,需从利益分配、观念共享、社会合作以及先行试点几个方面入手,推动创新观念施行中社会冲突的化解。

南京大学成伯清教授做“社会质量的新范式?”主题发言,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及如何衡量社会高质量发展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展开了论述。基于对现在社会运作出现试错成本降低、情感体验至上、社会关联稀薄滑等新特征的现象,提出递进演化,认为更高一级的社会是在满足此前轴心旨趣的基础上衍生出新的需求和追求,创造性地将社会的类型分为以温饱与繁衍为轴心旨趣的生存社会、以尊严与意义为轴心旨趣是体面社会和以体验与感受为轴心旨趣的游戏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李迎生教授作“以高质量民生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发言,阐述了高质量民生建设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我国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国情对高质量民生建设的约束,并指出,推进高质量民生建设,要以社会政策改革创新作为推进高质量民生建设的基本抓手、要注重社会政策基本制度体系完善和解决突出矛盾、要处理好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关系并且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华中科技大学向德平教授作“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治理转型”主题发言,从国家-社会视角和城乡关系视角出发,阐明了乡村治理转型的深刻内涵,分析了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的演进脉络以及乡村治理转型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从经济共促、社会共商、文化共建以及城乡共治四个方面探寻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乡村治理转型的路径。

兰州大学陈文江教授作“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主题发言,探讨了基层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内涵,认为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存在治理理念、制度设计以及治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指出学界在“探源研究”中有着重大的责任,应做好理论研究、开展中外成功案例和基层经验研究以及政策和实践的反思等工作。

闭幕式由安徽大学直属党支部书记何秋生主持,对参加这次发布会筹办工作的各单位、学者和工作人员表示了感谢。范和生教授在闭幕式上作总结发言,指出此次发布会得到了大家的热情参与,学者们发言紧扣主题,并且有很多精彩的创新观点,发布会圆满落幕。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