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时_凯时app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研究”举行开题论证会

2021-07-18 16:22:12 来源: 作者: 浏览:856

2021年7月15日,由刘少杰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研究”开题论证会在安徽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培林教授、北京大学张静教授、南京大学周晓虹教授、南开大学关信平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钟涨宝教授、上海大学张文宏教授、清华大学王天夫教授作为专家组成员出席开题论证会。安徽大学匡光力校长、程雁雷副校长,人文社会科学处处长陈义平教授,社会与政治学院党委书记蔡俊萍,院长吴理财教授,子课题负责人吉林大学董运生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王建民教授,安徽大学吴宗友教授,济南大学张荣教授,安徽大学张军教授及课题组团队成员和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了开题论证会。





开题论证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安徽大学副校长程雁雷教授主持。安徽大学校长匡光力致辞,对各位专家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他介绍了安徽大学的历史沿革和“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刘少杰教授主持的“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行动研究”重大课题对于安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感谢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安徽大学的支持,并希望各位对该课题的开展及安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提出宝贵意见。



(匡光力校长致辞)


第二阶段开题论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教授主持,首席专家刘少杰教授向专家组汇报课题开题基本情况。他从课题研究基础和预期目标、研究重点难点、近期研究发现等三个方面对课题进行阐释。他指出,课题要立足现实基础,以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为研究重点,对怎样根据不同社会发展基础探寻多样化数字乡村建设模式与路径?怎样培育数字乡村建设的带头人?怎样树立数字乡村发展的榜样村镇?怎样给广大乡村居民带来实惠?等四个方面难题开展深入探讨,并根据近期已经开展了20个县的实地调查研究指出,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坚持差异化和梯度化的多种模式,优先激活主体、要素和市场,激发数字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让广大乡村居民获得实惠的基本原则。



(课题首席专家刘少杰教授作开题报告)


然后,与会专家对本课题的研究价值、研究思路、研究框架与基本内容等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并展开具体评议指导。张静教授首先发言,她认为这个课题首先需要从试图改造农民转变为试图增益农民,例如数字医疗、数字教育等都可以极大地增益农民的生活;其次需要增益政府的治理,激活乡村干部利用数字系统进行决策的能力。周晓虹教授结合群众发家致富的积极性阐发激活农民内生动力的路径,并从社会治理、扩大就业、养老医疗和教育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关信平教授认为,数字乡村建设首先需要和乡村社会治理各方面结合起来,从数字建设角度服务于社会治理,其次需要培育能够带动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人才,并积极借鉴其他国家的数字建设经验。钟涨宝教授提出数字乡村建设具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数字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例如各地脱贫攻坚由于缺乏数字共享,重复性工作较多,可以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张文宏教授建议从理论提升的角度对数字乡村建设进行类型学考察和模式概括,数字乡村建设的参与主体需要进一步明确,还可从新发展社会学角度提炼新乡村建设,同时研究方法也需要有所侧重。王天夫教授首先建议探究现代数字发展分散化的组织方式对城乡差异的影响,其次利用数字经济促进乡镇企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最后建议运用访谈、观察而不是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李培林教授建议明确课题研究的基本假设,课题组可以按照共同的假设和逻辑开展研究,探寻多样化和差异化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与路径,同时对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提出了进一步建议。


 


(张静教授和周晓虹教授发言)


     


(关信平教授和钟涨宝教授发言)


  


(张文宏教授和王天夫教授发言)


 


(李培林教授发言)


刘少杰教授代表课题组回应了专家评议,认为各位专家给出的评审和建议具有重要启发性,针对性明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突出了课题的研究重点,明确了研究方法,课题组将认真学习、消化和吸收,扎实开展课题研究。最后,吴理财院长向与会专家的莅临指导和支持表示诚挚感谢,表示要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不辜负各位专家的期待和信任,并对刘少杰老师的积极贡献表示真诚感谢。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